图书馆文澜厅内光影流转,第二十二期读书沙龙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。本期活动由城轨学院24级城轨2班戚欣怡同学担任主讲,带领线上线下百余名师生共同走进《好好说话:一开口让人很舒服的沟通技巧》的智慧世界,探寻语言背后的人性温度与社交艺术。
开场:当机器人学会“说话”
活动伊始,戚欣怡以一段机器人动画短片切入主题。视频中,笨拙的机械臂因语言指令模糊而屡屡碰壁,直到一句温和的“请帮我递一杯水”让它成功完成任务。“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,更是情感的共鸣。”主讲人以此点明主题——冰冷的程序尚且需要精准表达,何况人与人的交往?
紧接着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撕纸小游戏”点燃全场。参与者根据相同指令撕纸,却因理解差异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。笑声中,大家深刻体会到:模糊的语言如同褶皱的纸痕,唯有清晰的表达与耐心的倾听,才能让沟通真正“对齐”。
探书:从技巧到艺术的沟通之旅
戚欣怡以书中七大沟通场景为脉络,结合职场、校园与生活的鲜活案例,层层剖析语言的力量。从“开口闲聊”的破冰艺术,到“自信演讲”的气场修炼;从“非言语信号”的微妙影响,到“倾听比诉说更重要”的逆向智慧。她特别提到书中金句——“寒暄不是废话,是拉近距离的法宝”,并现场示范如何用一句“你今天的穿搭很有春天的感觉”瞬间打开对话僵局。
谈及作者胡涵林,戚欣怡着重分享其跨界媒体人、公益倡导者的多重身份:“他笔下的沟通技巧从不是冰冷的公式,而是扎根于真实人生的共情之道。”
实践:当书本照进现实
在情景模拟环节,一场“宿舍水电费纠纷”的即兴演绎将活动推向高潮。三位同学分别扮演“追债者”“拖欠者”与“调解员”,有人因咄咄逼人激化矛盾,有人以幽默自嘲化解尴尬,更有人用“我理解你最近手头紧,但我们能否一起想想办法?”的共情话术达成共识。观众席中,一句“原来好好说话真的能四两拨千斤”的感叹,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。
哲思:说话的温度,即是灵魂的刻度
“我们终其一生,都在学习好好说话。”分享尾声,戚欣怡引用梁实秋的名言,结合书中“避免过度依赖技巧”的警示,呼吁大家回归沟通的本质——真诚与尊重。“所谓情商高,不是八面玲珑,而是既不让别人难堪,也守住自己的边界。”
午后三时许,沙龙在春日的暖阳中落幕,但关于语言的思考仍在延续。正如一位参与者在留言板上写道:“语言是镜子,照见一个人的修养;更是桥梁,连接起孤独的岛屿。”